国际财讯
1.新加坡金管局:新加坡在中国金融市场投资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(RQFII)额度将增加一倍,此举旨在加强两国间人民币的跨境流动。
2.周二(11月10日)亚太地区股市跌至1个月低位,美联储(FED)加息的可能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,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情绪降温。MSCI明晟亚太地区(除日本)指数跌1%,韩国股市综合股价指数跌1.1%。日经225指数跌0.6%,脱离周一触及的两个半月高点。
3.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经合组织):9日发布经济展望报告,报告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2.9%,尽管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升至3.3%和3.6%,但整体来看下行风险有所加大。
宏观经济
1.习近平: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,强调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,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;要积极利用外资,积极稳妥扩大对外投资;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;敦促加快形成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;要化解房地产库存,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;敦促增强城市宜居性,引导调控城市规模。
2.李克强:11月9日主持召开座谈会,就当前经济形势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,指出要注重定向调控、相机调控,合理加大减税力度,扩大有效投资。
3.国务院办公厅: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,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法律法规体系,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全覆盖,正确处理好依法加强监督和增强企业活力的关系,尊重和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。
4.统计局:11月10日公布,中国10月CPI同比增1.3%,预期1.5%,前值1.6%10月份;1-10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.4%,10月份CPI环比下降0.3%;10月PPI同比-5.9%,连续第44个月下滑,预期-5.9%,前值-5.9%。
金融证券
1.11月10日截至收盘,沪指报3640.49点,跌0.18%,成交额5600.55亿元,深成指报12500.53点,涨0.38%,成交额6950.89亿元。创业板指报2746.61点,涨0.81%,成交额717.99亿元。两市115只股涨停。
2.11月10日截至收盘,沪深300期指IF1511跌0.41%,中证500期指IC1511涨0.01%;上证50期指IH1511跌0.90%。
3.外媒:港交所将加强通过沪港通的人民币结算,明年4月将推出股票互联互通机制的加强版。此外,深交所正在为深港通做测试。
4.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:“十三五”时期,将创新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理念贯穿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过程。塑造金融开放发展新体制,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,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和审慎管理框架,坚持底线思维,确保国家金融安全,促进经济金融平衡、稳健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。
5.央行副行长范一飞:积极审慎扩大支付市场开放,鼓励国际银行卡组织参与国内市场建设,同时推进非银支付机构兼并重组,支持实力较强机构引领行业发展。
6.央行马骏:由央行牵头的《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》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,绿金委也已向《证券法》修法小组提交了增加“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条款”的建议,有关绿色金融债的指导意见可望近日正式公布。
产业能源
1.中国商务部高虎城:今年前三季度,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.2万亿元人民币,其中网络零售额达2.6万亿元,规模居世界第一。
2.工信部:11月10日发布预测称,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8.75亿,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消费已成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,预计今年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.3万亿元。
3.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:中国提出了力争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目标,并支持产业界成立了IMT-2020(5G)推进组,积极开展国际合作,推动全球5G发展。
4.国际能源署(IEA):周二(11月10日)在其其全球能源展望报告中称,在下个10年结束之前,油价不大可能恢复至每桶80美元的水平。虽然石油产业投资的下降幅度前所未见,但每年需求增长超不过每日100万桶。
财经短评
受上周五非农数据带来的强烈加息预期影响,新兴市场、亚太地区汇市和股市遭遇双杀。目前,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疲软,宏观资产负债表遭到侵蚀。货币贬值、内需放缓迫使新兴市场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,因此,整体来看,为应对美元走强引起的新兴国家货币贬值,接下来各国央行将会努力维持本币汇率稳定,积极调动外汇储备。在美联储正式加息前,大量的资金将会产生回流,所以全球金融市场短期波动将会加大。
10月份CPI、PPI数据显示,中国所面临的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,稳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还需要加大力度。目前,实际利率仍高,需降息来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,需降准来对冲12月美元加息概率上升引起的超储的消耗。国家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,从财政、货币、产业、价格等政策着手,千方百计调结构、增后劲,以使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。
金融作为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,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十三五期间,国家十分重视金融体制改革,积极培育公开透明、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,加大直接融资比重,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,从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与金融机构服务质量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。
政策支持并规范移动互联支付、小额贷款等创新性、专业性、社区性金融业态发展,加强对中小微企业、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。综合运用财税政策、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,引导小微金融机构更好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“三农”、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以探索小微金融健康、持续发展之路。
来源: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东方财富网